地表水水质环境
监测自动化
系统可以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或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事故纠纷,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
及时、准确、有效是
水质自动监测的
技术特点,近年来,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许多国家地表水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我国的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的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环境保护部已在我国重要河流的干支流、重要支流汇入口及河流入海口、重要湖库湖体及环湖河流、国界河流及出入境河流、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等断面上建设了10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控包括七大水系在内的63条河流,13座湖库的水质状况。
现有100个水站分布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85个托管站负责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其中:(1)位于河流上有83个水站,湖库17个;(2)位于国界或出入国境河流有6个,省界断面37个,入海口5个,其他42个。目前还有36个水质自动站正在建设中,水站仪器设备更新项目也在实施中。
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仪器配置与运行方式
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项目包括水温、pH、溶解氧(DO)、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TOC)、氨氮,湖泊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项目还包括总氮和总磷。以后将选择部分点位进行挥发性有机物(VOCs)、生物毒性及叶绿素a试点工作。
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频次一般采用每4小时采样分析一次。每天各监测项目可以得到6个监测结果,可根据管理需要提高监测频次。监测数据通过公外网VPN方式传送到各水质自动站的托管站、省级监测中心站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为充分发挥已建成的100个国家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实时监视和预警功能,经研究定于2009年7月1日在互联网上发布国家水站的实时监测数据。
每个水站的监测频次为每4小时一次,按0:00、4:00、8:00、12:00、16:00 20:00、24:00整点启动监测,发布数据为最近一次监测值。
每个水站发布的监测项目为pH、溶解氧(DO)、总有机碳(TOC)或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及氨氮(NH3-N)共5项。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相应标准,对每个监测项目的结果给出相应的水质类别。总有机碳(TOC)目前没有评价标准。
为使水质状况表达容易理解,按水质类别将水质状况分为优(I、II类水质)、良(III类水质)、轻度污染(IV类水质)、中度污染(V类水质)及重度污染(劣V类水质)。
评价指标在GB3838-2002标准中的标准限值
单位:mg/L
水质自动监测站为在线连续监测设备,在仪器故障检查维修、日常维护校准时将出现数据缺失现象。水质自动监测站在日常运行中也会经常受到停电、洪水、断流、雷击破坏、通讯中断等意外影响,造成水站暂停运行。目前部分水站的仪器设备已运行8~9年,已超过使用寿命,造成故障率较高或停止运行,目前已列更新计划,年底前实施完毕。
主要监测指标含义 pH:表征水体酸碱性的指标,pH值为7时表示为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天然地表水的pH值一般为6~9之间,水体中藻类生长时由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会造成表层pH值升高。
溶解氧(DO):代表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水中溶解氧指标是反映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含有有机物污染的地表水,在细菌的作用下有机污染物质分解时,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发黑发臭,会造成鱼类、虾类等水生生物死亡。在流动性好(与空气交换好)的自然水体中,溶解氧饱和浓度与
温度、气压有关,零度时水中饱和氧气含量可14.6mg/L,25℃为8.25 mg/L。水体中藻类生长时由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会造成表层溶解氧异常升高而超过饱和值。
高锰酸盐指数(COD
Mn):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地表水样时所消耗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在此条件下,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亚铁盐、硫化物等)和有机污染物均可消耗高锰酸钾,常被作为地表水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也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酸钾法,以别于常作为废水排放监测的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COD)。
总有机碳(TOC):代表水体中有机物质含量的另一项综合指标。采用燃烧水样中的有机物,通过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CO
2)含量,以C元素的量来表示总有机碳的含量。对于化学成分相同的水样,总有机碳与高锰酸盐指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氨氮(NH
3-N):氨氮以溶解状态的分子氨(又称游离氨,NH
3)和以铵盐(NH
4+)形式存在于水体中,两者的比例取决于水的pH值和水温,以含N元素的量来表示氨氮的含量。水中氨氮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如焦化和合成氨工业)以及地表径流(主要指使农田使用的肥料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库等)。
应用实例 随着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充分发挥了实时监视和预警功能。在跨界污染纠纷、污染事故预警、重点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及保障公众用水
安全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年在浙江-江苏的跨省污染纠纷处理过程中,自动站的连续监测数据在监督企业污染治理和防止超标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江干流重庆朱沱和宜昌南津关水质自动监测站在2003年5~6月三峡库区蓄水期间,共取得库区上下游2520个水质实时数据,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淮河干流淮南、蚌埠及盱眙站成功地全程监视了2001~2006年淮河干流大型污染团的迁移过程,为沿淮自来水厂及时调整处理工艺,保证饮水安全提供了依据,为环境管理及时提供了技术支持。
汉江武汉宗关自动监测站自建立以来,每年对汉江水华的预警监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通知武汉市主要饮用水处理厂提前做好处理,保障水厂出水达标。
2007、2008、2009年太湖蓝藻预警监测期间,太湖沙渚、西山和兰山嘴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了加密监测,通过水质pH、溶解氧等藻类生长的水质特异性指标预测判断水体的藻类生长状况,为饮用水水质预警提供了大量实时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立即通过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远程查看灾区水质状况,将灾区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频次由原来的4小时一次调整为2小时一次,在第一时间分析了地震灾区地震前后水质状况,并将灾区水质无明显变化的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上报,并编制《汶川大地震后相关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水质监测结果》,每天在互联网上发布自动监测结果,为保障灾区饮用水安全,稳定灾区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利用北京密云古北口自动站(密云水库入口)、门头沟沿河城自动站(官厅水库出口)、天津果河桥自动站(于桥水库入口)、沈阳大伙房水库及上海青浦急水港自动站等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对城市的饮用水源实施严密监控,每日以《奥运城市地表水自动监测专报》形式上报环境保护部,为奥运期间饮水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全国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站分布